Posts Tagged ‘ 判断

垂钓过程中鱼的泳层的判断

常言道:“新手怕乱口,老手怕无口”,它揭示的是钓鱼过程中因同一原因而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渔事心理现象;其中,乱口也罢、无口也好,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鱼的泳层发生变化,底钓时,窝内明显有鱼,本来好好的吃口却突然出现乱口、无口,常常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没有找到鱼儿的垂钓泳层。
有关鱼的泳层问题非常复杂,很难有一个全面的解析,本文试就钓鱼过程中的一些亲历现象作一粗浅探析。
1,产生泳层变化的原因
从钓鱼过程中看,产生泳层变化的原因大致有三:
第一,鱼儿的生理原因
不同种类的鱼、不同体积的鱼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嬉息地和觅食地,诸如鲤鱼、鲫鱼属底层鱼,草鱼、鲢鱼、鳙鱼属于中上层鱼,大体型鲫鱼喜欢贴底觅食,小型鲫鱼有上浮觅食习惯,这些都是由鱼儿自身的生活习性所决定的;
第二,天气的原因
鱼有趣氧和趣温特性,由于气压、水温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让鱼儿改变泳层,致使鱼儿上浮、下潜,它们会主动寻找适合自身生存的最佳水体环境;
第三,人为的原因
垂钓中,由于饵料的状态和味型等原因,容易出现鱼儿乱层,诱使鱼儿密度过大,因抢食而上浮,从而出现截口,泳层发生改变。
2,怎样判断泳层变化
当底钓无口或乱口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判断鱼儿泳层是否改变:
第一,从漂相上判断
当底钓无实口时,注意观察浮漂语言是否出现不正常现象,诸如出现浮漂站立前躺在水面的时间无故延长、浮漂站立后未到钓目前出现异常停顿感、浮漂下沉的速度明显缓慢、浮漂在站立或下沉过程中有抖动等现象,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第二, 从截口上判断
在钩饵未到底前,多次出现截口,说明鱼儿已经上浮;
第三, 从水面波纹上判断
钓点水面出现鱼儿游动的波纹或时隐时现的鱼儿身影,说明鱼儿也已上浮;
第四, 从天气上判断
天气突然骤变,气压低、气温高、闷热无风,或早、中、晚温差过大等因素出现,鱼儿都会改变泳层。
3, 如何找到鱼的泳层
办法非常简单,在底钓钓组不变或先找底的前提下,逐渐剪少浮漂吃铅量并按每次5—10CM的距离下撸浮漂,由下向上,直至找到浮漂的“顿口”语言出现,有了实口鱼也就找到了鱼儿的泳层。
4,控制鱼的泳层
底钓时,若因人为因素致使鱼儿上浮,可主动控制鱼的泳层,诱使其在底层觅食:
(1)调整饵料状态,增加黏性,控制雾化时间;
(2)换大漂,增加浮漂吃铅量,快速到底;
(3)调低钓高,主钓钝;
(4)放弃拉饵钓,改钓搓饵;
(5)搓大饵,重饵压底。

如何判断闷竿垂钓法的竿稍鱼讯语言

闷竿钓法的原理是借用江水的流速冲击鱼坠和竿稍相连的鱼线的力量,将鱼竿稍绷紧,这样只要有外力的作用触动鱼线,
竿稍的鱼讯语言大致有以下几种:
竿稍下顿:鱼儿吸食饵料的时候,就会通过拉动鱼钩上的鱼饵带动钓鱼线组使得竿稍有下顿的动作,相当于使用浮标的浮标下顿语言。竿稍下顿根据鱼儿吞食鱼饵后游动的方向又分为:
当鱼吸食鱼饵后向江心方向游动
,也就是和垂钓者反方向游动时,竿稍就会下探,有时竿稍还会没入江水中。这相当于使用浮标中的浮标黑标语言。
如果当鱼吸食鱼饵后向下游方向游动时,竿稍会被向下游方向拉动,出现下顿动作,甚至没入水中,由于这个动作是最容易被垂钓者观察到的变化,所以也是最为明显的竿稍语言之一。
假如鱼吸食鱼饵后向上游方向游动时,竿稍被向上游方向拉动时,竿稍会表现出最为复杂的竿稍语言。它不但会出现一般的下顿甚至没入水中动作,而且还会出现竿稍的上浮语言,即会出现有抖动的上浮也会发生边抖动边上浮的竿稍语言。有时也会出现不易让垂钓人察觉的缓慢的,类似竿稍伸懒腰样的上浮,由于这个动作在有风浪天气中不容易被垂钓者观察到,,所以垂钓者在有风浪的天气应该注意提竿检查鱼饵的状况时,会在没有发现竿稍语言的情况下有意外的鱼获。这也是最为迷人的竿稍语言。
当鱼吸食鱼饵后向江边方向游动
我们要了解的是小鲫鱼咬钩吞食鱼饵后,尤其是白条小型鱼类多会使竿稍在下探或者上浮的过程中出现有力的边抖动边下探或者边抖动边下浮,。而大些的鱼儿在吞食鱼饵后多会在竿稍的语言中表现比较平缓有力。当然在你实际的垂钓中会发现更加微妙的竿稍语言,这就是闷竿垂钓的魅力所在,当你熟知了竿稍语言,能够查知它的每一个细小的变化时候,你已经成为一名垂钓高手。
下面简单的将闷竿钓法的竿稍语言和手竿浮标钓法浮标语言做一个对照:
竿稍轻微下顿相当于浮标的轻微下顿,多见于小鲫鱼。
竿稍急剧下顿类似于浮标的急速下顿或者黑标,多见于小白条和小鲫鱼。
竿稍猛力下顿相当于浮标的猛力下顿,黑标。
竿稍颤抖下顿相当于浮标的颤抖下顿,黑标,多见于小型鱼吞食鱼饵。
竿稍大幅下顿甚至没入水中相当于等于浮标的黑标或者拉黑,多见于鲫鱼和鲤鱼。
竿稍轻微上浮等于浮标的轻微上浮。
竿稍大幅上浮相当于浮标的送标。
竿稍大上浮时候出现左右方向的变化时相当于浮标的送标左右扯送浮标,多见于稍大点的鲫鱼和鲤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