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 漂型

刺帮高级孔雀羽(去壳)精品浮漂耀然上市

请关注刺帮钓具公众号,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刺帮新产品信息和优惠活动信息。

 

 

【刺帮精作】【孔雀羽】K系列对象鱼和混养浮漂【4款】

材质:【去壳孔雀羽】

【刺帮】【孔雀羽】K系列精作浮漂,每一款漂型都是经过科学的设计,浮漂各部位比例精准,做工精细,涂装素雅精美【烫金LOGO】,漂尾清晰。

K-001和K002【对象鱼漂】

 

K-001/K-002为对象鱼经典漂型。经过多年的总结实践,漂型各部位比例和吃铅量合理性,得到了进一步优化,针对钓底和接口的鱼情,都可以很好的应对。

K-001/002适合钓竿13尺【含】以下,水深2米内使用

K-001为短身造型,漂尾加粗,对于视力不是很好,或者天气不太好的时候,能更好的观漂。

K-002相对于K-001,漂尾纤细,短目设计,漂身略长,重心更低一些,翻身下降动作更沉稳,在应对吃口偏轻的鱼情时更有优势。

 

 

 

 

 

 

 

K-001和K-002的相关参数【手工随机实测,难免误差仅供参考】漂身材质为天然孔雀羽(去壳),密度会有差异以实物为准

 

 

K-011和K012【混养漂】

K-011/K-012为混养鱼情经典漂型。大直径混养漂使用孔雀羽材质,还是比较难得的

【适合大鲫鱼和竞技混养】。

K-001/002适合钓竿15尺【含】以下,水深2.5米内使用

K-011为短身造型,漂尾是扁尾宽目设计,非常清晰。在不影响灵敏度的前提下,对于视力不是很好,或者天气不太好的时候,更有利于看清漂尾。

K-012相对于K-011,正常漂尾设计,漂身略长,重心更低一些,在应对大鲫鱼和吃口偏轻滑的混养鱼情时更有优势。

 

K-011和K-012的相关参数【手工随机实测,难免误差仅供参考】漂身材质为天然孔雀羽(去壳),密度会有差异以实物为准

认识浮漂-漂的作用漂型以及吃铅量

1、漂的作用。

    其实在我看来漂的作用无非是两个。其一:调整双子线和双饵(单子线单饵)在水底(离底)的状态。其二:产生鱼讯用以抉择扬竿时机。

    调整好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任何一只漂都能做到的。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理想,关键在于钓者,而不是漂。钓者要考虑的因素很多,比如饵重、钩距、子线柔软度、水底酱层状况、鱼情等等等等。双子线和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否合理,是能否钓好鱼的一个重要因素。某些钓友在钓鱼时没钓好就怪漂不好用,其实是有失偏颇的。漂啊漂,你明明只是个调整双子线和双饵状态的工具, 大神们却什么都往你身上扯,子线弯曲过多了信号不好,怪你不灵敏;饵还没到底提竿空枪,怪你信号不真实。。。你真的比窦娥还冤啊!当然不灵敏或者提竿空枪与漂无关的因素还有很多,我在这里只是稍加举例,用意就是友情提醒某些考虑不周全的钓友,调钓真的不是漂一个人的事。我计划过几日会作一篇《你所忽略的调与钓–探究调校双饵状态时最容易忽略的重要因素》,另外讨论这个话题。

 

    2、关于漂形。

    上面说到,漂的第二个作用就是产生鱼讯用以抉择扬竿时机,这就必须要说到漂形了。不同的漂形在同样的鱼情中产生的漂讯会有不同的细节差异,于是依据不同鱼情需要会有各种不同漂形的漂。比如底钓漂,要求快速到底,那么她的水中的阻力一定要小,此时流线型身材一定是必备的。而专门用于打接口的漂,与底钓漂的要求恰好相反,所以身材短粗,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漂形的不同还关系到她的翻身速度,这方面我在上一篇里面已经粗略说了,这里再补充两点:第一吃铅量大的翻身肯定快;第二,如图:
当然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经验丰富的用漂人看一眼就知道哪个翻身快哪个翻身慢。
    3、关于吃铅量。
首先要弄清楚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只漂的吃铅量,而漂的排水量和材质就是关键因素。排水量很好理解,其实就是漂身体积,同样的材质,肯定漂身体积大的那一只吃铅量大,因为排水量大。而材质呢,同样的漂身体积,肯定是漂身越轻的吃铅量越大,也就是说漂身平均密度越小的漂吃铅量越大。同样漂型的芦苇漂肯定比木质漂吃铅量大,因为芦苇的密度比木质小。
那么,到底是吃铅量大好还是吃铅量小好呢?这里要分两头讲,关键是你着重于哪个角度去用漂,这句话很关键,下面开始细说。
用漂的时候,是哪些因素决定你去选择不同吃铅量的漂呢?大家都知道,竿子越长,乱风越大,水越深,杂鱼闹得越厉害,肯定要求漂的吃铅量越大。为什么呢,竿子越长,铅皮多一些好抛竿;有乱风作怪的时候也一样;水越深,双饵到底时间越长,铅皮重一些利于快速到底;有杂鱼闹的时候也是要求双饵快速到底,同理。比如说现在打算钓5米4,水深两米好几,微风,也有一点杂鱼闹,那么我计划用个吃铅量为2克多一点的漂比较合适。又比如现在钓3米6,水深一米多一点,无风,杂鱼也少,此时用个吃铅量1.2克左右的已经绰绰有余了。那么现在你选漂的标准就是着重于吃铅量了,站在这个角度选漂,就是选材质轻巧的漂比较有优势了,也就是常说的“吃铅量大”的漂。为什么呢,两只吃铅量同样为2克的漂,材质轻巧的那一只可以做到体型更加纤细,这样的话她在水中运动的阻力也就越小,所以有鱼吃口的时候“灵敏度”自然就高了,如图:

那么,同样漂形同样体积的两只漂,只是因材质密度不同而导致吃铅量不一样,他们谁优谁劣呢?这里又要分两头讲。如果吃铅量小的那只漂因竿长水深杂鱼闹而达不到抛竿顺畅快速到底的要求,那么肯定是吃铅量大一点的那只漂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吃铅量小的那只漂在外界因素并不太恶劣,而完全可以胜任这些要求的时候,又是谁优谁劣呢?他的劣势还会是劣势吗?这里不急于找出答案,接着做如下分析:
同样漂形同样体积吃铅量小的那一只漂(下面简称A),铅皮用量越小。同样漂形同样体积吃铅量大的那一只漂(下面简称B),铅皮用量越大。当这样两只漂同时入水作钓的时候,谁灵敏?这个时候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什么?说到这里,可能就是争议比较多的时候了。一般一方认为,吃铅量大的B灵敏,因为这是常识。而另一方认为,吃铅量小的A灵敏,因为铅皮重量越小打破惯性需要的力量就越小,所以就灵敏。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正确。要我说就是:相差无几。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漂和铅皮在水中的情况。当A和B链接铅皮在水中达到平衡的时候,实际上可以认为他们加上铅皮的排水量的重量等于他们自身的重量加上各自铅皮的重量。由于A和B的漂形和体积一样,所以他们的排水量也一样,所以A的重量+A携带的铅皮重量=B的重量+B携带的铅皮重量。他们区别只是一个头重脚轻,一个头轻脚重(相对而言);而他们和各自携带的铅皮重量加在一起实际重量差不多。此时起决定性因素的是他们的漂形和体积因素而带来的在水中运动的阻力大小问题,而现在他们的漂形和体积是一致的,所以“灵敏度”也就差不多了。当然,这里去除了一些极细微的影响因素,比如B所携带铅皮的体积肯定比A所携带铅皮的体积大,但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还有,B所携带铅皮的重量大于A的,是不是鱼就难以吸饵入口一些呢?子线是软的,这一点也要忽略不计。还有就是B的主线因为铅皮重一点而要拉得紧一点,理论上这样更有利于信号传递,但实际上这种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如图:

最后再说说漂“吃水”导致目数变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很烦人,但是目数变化的原因不止“吃水”一个,除了因漂身和油漆材质的质量以及工艺因素外,温度变化导致漂身空腔内的气体的密度变化也会导致目数变化。一般解决办法有:用制作材料和工艺比较好的漂;垂钓一定时间后验一下漂;尽量不使用空心漂身的漂;定期保养漂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