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 应对

钓鱼爱好者如何应对天气变化对钓鱼的影响?

钓鱼爱好者在面对天气变化时,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来应对其对钓鱼活动的影响。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建议:

一、关注天气预报,选择合适时机

  1. 气温变化
    • 鱼类对温度变化非常敏感,气温骤降或骤升都可能影响它们的觅食习性。因此,钓鱼爱好者应密切关注气温变化,选择气温较为稳定且适宜鱼类觅食的时段出钓。
    • 一般来说,当气温在15~25℃之间时,鱼类活动较为活跃,这是钓鱼的最佳时段。而高温或低温天气,鱼类活动会减少,需要灵活调整策略。
  2. 气压变化
    • 气压的高低会影响水中的溶氧量,进而影响鱼类的活跃度。高气压时,空气中的氧气更容易溶解于水中,鱼类活动频繁,觅食欲望强烈;低气压时,溶氧量减少,鱼类活动减少。
    • 因此,钓鱼爱好者在出钓前应关注气压变化,选择高气压天气进行钓鱼。

二、调整钓位和饵料

  1. 钓位调整
    • 随着天气变化,鱼类可能会改变其栖息地。例如,在气温骤降时,鱼类可能会游向更深的水域以寻找温暖;而在气温升高时,则可能上浮或游向浅水区。
    • 因此,钓鱼爱好者应根据天气变化灵活调整钓位,选择鱼类可能聚集的区域进行垂钓。
  2. 饵料选择
    • 不同天气条件下,鱼类的口味和觅食习性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在气温较低时,鱼类可能更喜欢腥味较重的饵料;而在气温较高时,则可能更喜欢清淡或香味的饵料。
    • 因此,钓鱼爱好者应根据天气变化和鱼类口味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饵料进行垂钓。

三、利用天气变化带来的机遇

  1. 降温前后
    • 降温前后,鱼类可能会因为不适应温度的变化而异常活跃,这是钓鱼的黄金时机。钓鱼爱好者可以抓住这一机遇,在降温前后进行垂钓。
  2. 降雨天气
    • 小雨或中雨过后,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会增加,鱼类会更加活跃。此时进行垂钓,往往会有不错的收获。但大雨或暴雨可能会导致水体浑浊,影响鱼类的视觉和嗅觉,降低钓鱼效果。

四、注意安全和舒适

  1. 保暖防晒
    • 在寒冷天气垂钓时,钓鱼爱好者应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同时,在炎热天气垂钓时,应注意防晒和防暑降温,避免中暑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 防滑防摔
    • 在雨雪天气或湿滑的岸边垂钓时,钓鱼爱好者应注意防滑和防摔。可以选择穿着防滑鞋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来确保自己的安全。

综上所述,钓鱼爱好者在面对天气变化时,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趋势,灵活调整钓位、饵料和垂钓策略。同时,也应注意安全和舒适,确保自己能够享受钓鱼的乐趣。

应对小鱼闹窝的6技巧

在钓鱼活动中,我们经常会出现一些杂鱼进窝点捣乱,饵钩一下到窝内,这些小鱼就来抢食,它们对着饵钩上的饵连咬几口,就把钓饵抢得精光,严重影响大鱼上钩,十分讨厌。

遇到这种情况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对付:

一是,小鱼前来抢食时,将钓竿猛然抖动以下,将其吓跑。小鱼是很胆小的,一点的风吹草动就会将其吓跑。

二是,采取换饵的办法:因小鱼虾最喜欢吃红虫蚯蚓饵料,这时可换成素饵,原来小饵则换成大饵,原来软饵则换成硬饵,也可换成山芋粒、玉米粒等素饵,小鱼对这类素饵不敢兴趣。

三是,对抢饵食、撞鱼线、拖浮漂的小鱼虾,可在距离窝点0.5~1米远处撒上一些麸皮粉或其他粉状饵料,将其引走。

四是,多打几处窝子更换钓点。即换一个新的钓点,但不打窝,再下钩垂钓,若过一会小鱼群又聚过来,则再换新钓点。因小鱼生性好动,我们钓鱼人要跟小鱼耐着性子磨。

五是,把钓钩下到离窝子稍远些的地方,不让小鱼小看见,停一会儿在慢慢移回窝内。

六是,把已经钓上来的小杂鱼,投入窝内,让它传播“此处危险”的信息;或把已上钩的小鱼不摘下来,让将其连钩一起放入窝点内,让它在水中挣扎,以吓跑小鱼。

以上这些方法都是广大钓友在实际垂钓中的心得体验,喜爱钓鱼却又被小鱼闹窝烦心的你,不妨试用一下,定会让你受益良多的。

谈谈本人对鱼发窝不咬钩的应对方法

想要了解复杂的水下世界,我们通常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客观的分析情况,从中找出实质的东西在这时就显得十分重要。现象就是现象,我们只能透过现象去认识本质。“光发窝子不咬钩”只是现象,不咬钩的原因是很多的,现在我谈谈我对鱼发窝不咬钩的应对,供大家研究。

前段时间一个的鲤鱼塘,长期向里面投放食盐,塘主说是为了杀菌消毒。我的一个朋友在这里钓了一天,上午还有点收获,下午就出现了“光发窝子不咬钩”的 现象。这个鱼塘是开春才放的水,里面基本没有小鱼,从发窝的情况来看也决不是闹小鱼。当时现场的好几个朋友都试过,用尽了办法就是没有起色。我过来后大家 就嚷嚷也要我试钓一下,平时大家相处都比较好,叫我试钓也绝无恶意。所以我也就没有过多的推辞,说了句俏皮话就从朋友手中接过鱼竿。

“调四钓一?”我知道朋友的习惯,但还是问了一句。得到了朋友的默认,我就把漂向上移了一寸多,搓了两个饵就抛竿进窝,正好有五目多不到六目。我对我 朋友的钩组很熟,这个时候水下的情况我也能基本估计到,这时水下双钩到底,两脑线都已经弯曲,属于那种“饵料化了鱼钩也不会升起来”的状况。很快浮漂上升 了半目,几乎没有停留就又回到了原来的位子。由于我没有思想准备,当然也就没有提竿,但是我心里明白,有戏了。我再没有和他们说笑,专心的看着浮漂。又过 了一会儿,浮漂明显的上升了半目,我果断的提竿。鱼很快就抄上来了,鱼钩正正的在鱼嘴里。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水里有食盐,鱼不爱吃食,这些鱼有点被“钓滑了”不敢吃食。但鱼毕竟是进窝了,从鱼星来看鱼还是在吃食,只是吃得很谨慎。怎样理解这个“吃得很谨慎”,各人的经验是不同的。

我们当时的饵料就其状态而言,无非就两种:团状和粉状。鱼在正常时候吃食是不太选择的,对口就吃。但是在被“钓滑了”的时候就不一样了,这种“滑鱼” 就只吃粉状饵料而不吃团状饵料。即使我们的饵料调配得比较好,但是在下水的刚开始还是属于团状这个范围,这个时候鱼是不会吃钩的。当你的饵料化了,成了粉 状的了,鱼钩也就升起来了,这时的钩上已经没有一点饵料了。

我把浮漂向上移动了一段,这个时候钓目大于调目,这时浮漂的浮力只能把铅皮托起,两钩刚好到底,上钩的脑线只是微微的有一点弯曲。这个时候饵料就是全 化了,钩子也是不会动的,鱼钩还是和化了的饵料在一起。各自的浮漂不同,鱼钩的大小不同,实现双钩到底的情况也就不同,不要机械的认为调四钓五就是双钩到 底了。

这个时候在鱼的面前就是一堆化散了的饵料,再谨慎的鱼这时也会试着吃一点,其漂相为黑漂或微微的小送漂。如果是小送漂,提竿一定不要用力太猛,用力太猛很容易把鱼嘴拉豁。这是因为这时候的鱼吃食很轻、很浅,不像正常鱼吃钩那样凶猛,这点我认为十分重要。

窝子食太重是造成另一种“光发窝子不咬钩”的原因。

有一次十月中旬升钟水库,我在一个新开辟的钓点两天钓了二十来斤鱼。第三天我的朋友到我的那个钓位,结果就完全不同。他半天的用食量比我两天的还要 多;我钓的时候窝子里基本没有鱼星,偶尔离窝子二、三米出点鱼星,很快就有鱼咬钩,而他钓我的窝子,窝子及周围鱼星很好,可就是不见咬钩,很多鱼星明显就 是鲤鱼,这是一次很典型的因为窝子太重造成的“光发窝子不咬钩”的事例。

还有一种情况,在一些废弃或基本废弃的鱼塘。这里象样的鱼很少,小麦穗倒是很多,既便是不打窝子,几竿下去也会招来一群麦穗。这时窝子发得很好,就是 漂相有点乱,难找提竿时机。很多人认为,小麦穗不可能把窝子闹成这个样子,这是片面的认识,这种废弃或基本废弃的鱼塘是不可能有很好的鱼情。有些老塘,大 鱼很“滑”,小麦穗很多,收费还不低,最容易出现“光发窝子不咬钩”。对付的办法就是糟食,手竿糟食在这个时候有很好的效果。安徽宿州郊区有几个这样的老 塘,以前他很难在那里钓起鱼来,后来按照我的糟食钓“滑鱼”做法,效果很好。南方很多水库和老塘都有不少的麦穗,很容易出现“光发窝子不咬钩”的现象,建 议朋友们注意几点:抛竿要准、窝子要小而集中、糟食。只要注意了上述三点,钓大鱼还是有把握的。